close

在社會學的領域當中





有一種專有名詞叫做「概括化他人」。
意思是指因為人性喜歡簡單而排斥複雜,所以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,
會將某些擁有明顯特徵的人們概括為某類人物,以方便認識和固定和他們的相處方式。
就像貼標籤一樣,你把某類人歸類為溫柔的、聰明的、直率的、好勝的、
冷酷的、唯我的、懶惰的、重色輕友的、穩重的、幽默的、難相處的......等等。
這種分類方式有點像是之前在課堂上提過的扁平人物,也是基於種種的考量,
故事中的某些人物,性格特徵明顯,在全篇故事當中,性格都固定不變。
但是不管是在現實中與故事裡,我們都不應該忘記,人性的複雜多變。

我是先認識漢初三傑之後,才認識蕭何這個人的。好像是國中的時候,
一堂歷史課,老師自稱的時光之旅停留在漢代的時候,
忽然心血來潮的問道:「你們知道漢初三傑嗎?」「甚麼?不知道?
漢初三傑就是張良、韓信和蕭何。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有限的關係,
他就只挑了一些有名的故事來介紹這三人,讓我片段的認識了這些人,
並且受到了「傑」字影響,在我潛意識中將這三人概括化了接近神手的等級的人物。
但直到最近讀史記才逐漸解開我在心中對蕭何的錯誤認知,
蕭何其實沒有我想像的這麼厲害,不像傳統史書中所有歷代名臣,
武的要以岳飛為首,文的要和諸葛、太公望相當,都是一握權柄,就四海昇平。
百分之百的誇張,且省略掉一大政治上的努力,好像只要這樣的人物一上台,
天下就會自動的撥亂為正。 蕭何原來也只是凡夫,他也是會犯錯,也是需要被提醒。
不過在他諸多正面的特質中,致使他最後成功的關鍵在於,他卓越的人際互動能力。
在任何危險的時候,總是會有人為他出謀,點醒他應該注意的事情或是為他說話辯駁。
這點是非常難得的。歷史上有許多的名臣謀士,往往是狡兔死,走狗烹;飛鳥盡,
良弓藏。從春秋五子胥、文種到中共初期的周恩來等等,那些擁有謀略的大時代的人物,
卻似乎少了在新舞臺生存的能力,而那種能力卻存在於蕭何的身上,
他可以和別人相處得很好,即使是在明爭暗鬥的政治漩渦裡。那些做不到的人,
聰明的像范蠡、張良,懂得功成身退;不聰明的,就只能敗給躲在暗中的小人。

蕭何在我心中的新印象和我家附近的一個和藹可親的老鄰長結合了,
他待人處事都很中肯和善,很有自己的原則,即使對象是鄉人皆惡之,
他也能一視同仁,公平對待。所以他一做就是十三年,即使偶爾迷糊地犯了一些錯。
歷史給了我們一個教訓,成功之道,在人,且是在他人。身為所謂頂尖大學的學生,
不該是僅僅追求自身的頂尖,也應該學習如何協助他人,追求團隊的頂尖,
先頂尖別人,才有自己的頂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ng123123 的頭像
    ming123123

    BE SIMPLE

    ming123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